旧版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树人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登载我校林家骊教授出席全国唐诗之路研讨会时的报告
作者:鲍红霞  编辑:曾晓江 时间:2018-12-21 点击数:

应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的邀请,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院长林家骊教授11月20日-22日出席在新昌举行的《全国唐诗之路与天姥山学术研讨会》,并做了题为《会稽“山水诗”与“浙东唐诗之路”》的学术报告。林家骊认为,山水诗的发展,在魏晋至隋唐四百余年的时光流转中,经历了从附庸到独立,从雕琢到圆融的过程。而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书写,具有关键的转捩作用,其对会稽山水的书写,上承江左,下启齐梁,同时带动了后世称为“浙东唐诗之路”延伸段上的山水诗书写。其山水诗对玄言体道与山水风光的处理,虽仍有割裂之弊,但诗中己身情感的介入,将情、景、意渐趋融为一体。这种方式也渐渐为来者所承继,使得山水诗之书写,渐趋向着圆美流转如弹丸的审美标准迈进,为盛唐山水诗的成熟导夫先路。林家骊院长的发言在会上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17日“文学”版以《“唐诗之路”上的会稽山水诗》为题登载了林家骊教授发言的要点。(头版导读,详刊于第四版)

报告全文一万五千多字,由林家骊教授与汪妍青博士合作写成。报上发表了四千多字。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权威理论、学术专业报纸,是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本次林家骊院长、汪妍青老师的研究成果显示出其雄厚的学术实力,也大大提升了我院教师的学术士气。我院全体教师将不忘初心、奋发有为,为提升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综合实力而努力奋斗。

(消息来源: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

杭州拱宸桥校区

地址:杭州市树人街8号
电话:0571-88297011(学校办公室)
          0571-88297000(招生办公室)
邮编:310015

绍兴杨汛桥校区

地址: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江夏路2016号
电话:0575-85324517
邮编:312028

版权所有:浙江树人学院
浙ICP备05015558号-5  Copyright
策划: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