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浙江树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实践队伍之一“探寻缙云文旅”团队,来到了缙云仙都正式开展他们为期三天的暑期实践调研活动。实践期间,小分队通过走访,座谈会等方式,初步了解到了缙云县的文旅融合情况。

仙山帝里缙云
我们有幸请到了对缙云做了半辈子研究的老学者——王达钦老先生。老先生为我们讲述炎黄结盟破蚩尤,黄帝升天,龙须草由来等传说轶事。王老查阅大量资料、实地考察又加上严谨的推理分析,让我们知悉了缙云在9000多年就已有人居住,山水诗人谢灵运对黄帝传说首次宣传等历史趣事。我们听的如痴如醉,缙云历史文化的魅力一展无遗。

接着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县博物馆,参观了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革命史迹、文物展,还观赏了浙西南革命剪纸展。浙西革命剪纸展,采用了五十多副剪纸,以连续剧的形式,再现了缙云县的那段荡气回肠的红色岁月。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缙云剪纸”传承人刘夏英老师还教我们仅用两刀剪出“囍”字的技巧。

缙云乡村现状
我们首先访问了塘后村胡书记,他向我们讲到,现在的村子与几年前的大不相同了,特别是政府的利民政策,帮助了许多生活困难的村民,而塘后村建有老人食堂,只要二元钱一餐,解决了老人做饭不方便和营养问题,深受老人和老人子女的欢迎。老人生活幸福,再加上空气好,村里长寿的老人多,村里也被誉为长寿村。

我们访谈中间,胡书记接到了村里的电话,急着处理事情去了,临走向我们感慨道,如今村民们信任着我们,无论大大小小什么事都找村委,上回我凌晨4点就被叫醒去调解两口子吵架的事。真的责任比以前大的多了。
接着我们拜访了,仙都下洋村的村委会,了解到缙云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方针,在基层实施的规划,进程还有在这之中遇到了那些棘手的问题。

我们了解到在缙云旅游的游客,多以老年人为主,且当地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民宿,农家乐较少,游客总是一日游,在别处吃饭住宿,无法留住游客,那么游客的消费能力就较差,无法很好的促进当地经济。
村干部向我们讲到今后计划打造一条“慢生活文化”街,要打造”民宿经济“”农家乐经济“开创夜生活,留住年轻人。
村妇女主任还是组织村民,表演婺剧,就在村里的文化礼堂演出,但因为次数不多 ,无法保证游客们能一定观赏到,主任如今也在着手处理这个问题,希望能让游客们感受到缙云传统文化的魅力。

缙云文旅融合愿景
县文旅局的丁主任和蔡主任通过座谈会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缙云文旅的发展思路:
1.全新全面的资源融合。缙云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将它们有系统的连接起来,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2. 挖掘新的旅游资源。 缙云风景优美,吸引着大大小小的剧组来此拍摄,故要完善影视基地设施,提升价值。 3.发展民俗文化。例如庙会,赶集,节日庆典,婺剧,这都是我们要继承发展创新的民俗文化。4.打造古镇旅游业。河阳古镇,壶镇,这都是已经成功的例子。5.深挖黄帝文化,讲好缙云故事。

众所周知,黄帝文化一般是在黄河流域,而为何在缙云却也有黄帝的祭祀呢,这是众多游客的疑惑,也是我们今后要做的工作。怎么把缙云与黄帝之间的故事说好,让大家熟知,相互传颂。
三天的实践很快过去,这次的实践通过访谈人员的细心讲解,通过带队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启发,对缙云的文旅结合有了更深的理解。还看到了一大批认真负责的干部,看到了缙云朝气盎然的生命力,我们对缙云的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指导老师:杜志宏
缙云文旅团队:沈成、潘泽艺、洪士裕、陆婷婷、常金琳、沈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