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新闻 >> 正文
暑期实践专题报道三:乡村振兴看“森林人家”——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兴县渚山村建设调研团调研纪实
作者:王淼青  摄影: 编辑:曾晓江 时间:2018-07-11 点击数: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十几年来,浙江干部群众把美丽浙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成为千万群众的自觉行动。2016年3月,坐拥6800亩山林的渚山村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首批“浙江森林人家”。如今,渚山村已被树木“占领”,除了道路、房屋和耕地都被绿化覆盖,是个真正的森林村庄、绿色村庄,“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是对渚山村的生动写照。

2018年7月8号,浙江树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振兴看浙江“森林人家”建设调研团深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渚山村,通过实地考察、发放问卷调研等方式,围绕“文明乡村文化建设”、“乡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生态建设”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调研。

渚山村文化礼堂是“文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点。文化礼堂定位为村民的“精神家园”,不仅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更成为展示渚山村文化特色亮点的窗口。礼堂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分别展示“村史村情、崇德尚贤、乡风民俗、美好家园”四个方面的内容,使文化礼堂成为全景式展示村情村史村貌,弘扬道德文明新风的教育阵地。

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政府推动以旅游业、种植业带动经济发展,如龙山玻璃桥、月光下的玫瑰、茶叶、杨梅、水蜜桃、葡萄种植等。以渚山村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杨梅品牌为例,“六月杨梅俏江南,渚山杨梅独占一枝”。在这里,杨梅树是山里人家的摇钱树,各家各户都种杨梅,在年产杨梅300万斤的3800余亩杨梅园内,一眼望去,杨梅树十分茂密,一株株一层层铺展开来,可谓是满山遍野,很是壮观诱人。2004年开始,为打响渚山杨梅品牌,扩大知名度,渚山村举办了首届杨梅采摘节,截止目前,渚山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四届杨梅节,为宣传渚山、推介渚山、再造渚山,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杨梅不再是渚山村单项的经济来源体,还拉动其他经济体的形成,如农家乐、乡村酒吧户外运动场等,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了杨梅的附加值,为村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新途径。

在“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方面,走进渚山村,村容村貌十分整洁干净,路上没有一片垃圾,这得益于近几年村里采取的垃圾分类措施以及严格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在村里参观的途中,看到每家每户门口都按自己村庄的独特方式摆着一个黑绿分隔的垃圾分类桶,分别为可腐烂、不可腐烂,村里的便利店还设有可回收垃圾回收点,村里道路、绿化带、村民的墙院内都十分整洁。沿着绿荫河堤一路前行,能看到一条清澈的溪流绕村而过,鱼儿在水中欢畅嬉戏,在这里村民们可以用河水洗米洗菜。在森林人家建设过程中,污水治理的推进,确保了渚山村的生命之源不受污染。碧水蓝天,风景如画,作为森林人家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渚山村实施的精品示范村改造提升工程,让村庄处处旧貌换新颜。沿着村道走下去,白墙乌檐的民居让人眼前一亮,很多农民都自建了农家小别墅,楼层并不高,都控制在三层以下,建筑的外观形态基本保持一致,做到古今融合,风貌协调。除此之外,村里还建设了休闲长廊、漫步公园、文化大礼堂等基础设施,经过改造提升后的村庄处处散发着魅力,变成了宜居宜游、风景秀美、彰显韵味的美丽乡村。

组员们带着问卷和准备好的小礼品在村口迎来了第一个填写问卷的炫酷大叔,大叔热情大方的接过了问卷,还主动掏出自己的手机让我们给他拍合照留念。谢过大叔后,队员们分散投入到村落里,寻找每个收集问卷的机会。时近中午,汗如雨下的队员们仍耐心的进行着访问,淳朴的村民也都积极配合,最终我们的调研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消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杭州拱宸桥校区

地址:杭州市树人街8号
电话:0571-88297011(学校办公室)
          0571-88297000(招生办公室)
邮编:310015

绍兴杨汛桥校区

地址: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江夏路2016号
电话:0575-85324517
邮编:312028

版权所有:浙江树人学院
浙ICP备05015558号-5  Copyright
策划: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