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 述
2011年,我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增强全校学科意识,鼓励知识和科技创新,坚持科研为成才服务、科研为社会服务的方向,为新树大迎来第二个十年发展开好新局面。
2011年,省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高等教育学建设期满,较好地完成了建设任务,达到了建设的要求,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验收。高等教育学入选浙江省社会科学“学科共建”共建学科。学校组织应用经济学、高等教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结构工程、设计艺术学、社会学申报省重点学科,全部通过了第一轮评审。12个校级重点学科经过为期三年的一轮建设,基本上都具备3个以上相对稳定、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在科研项目、经费、成果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较好地培养了一批学术队伍。学校继续扶持7个学科共享平台:分布式异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通信与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土木工程学科研究平台、因特网计算机研究所、资源循环利用与创新工程平台、现代服务业产学研一体化综合平台和高等教育学科数据库系统平台,总建设经费500多万元。学校继续支持25个校级研究机构建设,投入了30万元经费用于机构的发展。2011年学校具备硕导资格的教师共18名,实际在校硕士研究生9人。2011年6月,与常州大学正式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2011年“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经济转型重点研究基地”通过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初审,挂牌运行。2011年,郑吉昌教授入选第四批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周朝成博士获得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资助计划。2011年,学报“民办高等教育专栏”获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
2011年,我校获得立项的纵向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3项,市厅级课题47项,大学生创新项目28项,其他立项10项。横向科研项目立项104项,其中10万元以上的横向项目数量大幅增长达54项。校级科研计划项目教师课题55项,校级科研计划项目学生课题44项,校级思政专项课题共5项。2011年,我校共立项各类课题316项。
2011年,我校纵向、横向项目经费均有较大突破,纵向课题协议经费244.85万元,其中国家级课题22万元,省部级课题176万元。横向课题协议经费1621.24万元。全年科研协议经费共计1927.14万元,实际到帐1156.19万元,其中项目经费1867.14万元,实际到帐1096.19万元。
2011年,全校教职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45篇,与往年相比,论文呈稳步增长态势。其中被SCI收录14篇、SSCI收录1篇、EI收录90篇、ISTP收录2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摘录、索引25篇,一级论文30篇,核心论文81篇,国外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143篇,一般论文165篇,《浙江树人大学学报》发表76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新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21项。本年度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3项,浙江省社科联第六届优秀青年成果奖1项,浙江省(201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
2011年,我校优势学科走入各县市区,在安吉、武义、磐安、建德、遂昌、桐庐等地实现科技社科成果转化,以“政校合作”、“农校对接”、“校企共建”等模式开展了服务地方和产学研工作。2011年11月学校继续开展省部级课题报告月活动,共有8个学院和若干个研究机构就30余项课题进行了汇报,浓厚学术研究气氛。2011年召开了各类学术会议,组织参加了浙江省社科联组织的“当代浙学论坛—2011学术月分论坛”、“2011社会科学普及周”、“社科专家下基层”以及各省市区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我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总之,2011年我校科研和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据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公开数据,我校科学研究位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一,社会科学研究位列全国本科大学第351名。
2. 大事记
2001年,首次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02年,国际经济贸易学科入选省重点扶植学科;获得浙江省社科联科研优秀成果奖。
2003年,获得浙江省重大科技贡献奖;开始进行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准备工作,并遴选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2004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5年,国际经济贸易学科入选省重点学科(A);获得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2006年,国际经济贸易学科被评为国家服务创新研究重点基地;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开始第一轮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2007年,首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
2008年,确立12个校级重点学科开始进行第二轮建设,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项;首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次获得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项目。
2009年,高等教育学科增列为省级重点学科(A);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2010年,科研项目外来经费首次突破千万元。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当年立项获得历史新高,达到33项。
2011年,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经济转型重点研究基地”挂牌运行;省重点学科(A)——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高等教育学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高等教育学入选浙江省社会科学“学科共建”共建学科;与常州大学正式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3. 学科建设一览
基地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单位 |
国家服务创新重点研究基地 |
郑吉昌 |
国家科技部 |
序号 |
学科类型 |
学科名称 (学科带头人) |
研究方向名称 |
方向负责人 |
1 |
省级重点A |
国际经济贸易 (郑吉昌) |
服务贸易 |
夏 晴 |
服务市场营销 |
姜 红 |
国际直接投融资 |
张亚珍 |
会展研究 |
裴向军 |
高等教育学 (徐绪卿) |
民办高校院校改革与发展 |
陈新民 |
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 |
王一涛 |
高教立法与法制化建设 |
尹晓敏 |
教育科技文献计量研究 |
汤建民 |
序号 |
学科类型 |
学科名称 (学科带头人) |
研究方向名称 |
方向负责人 |
2 |
校级重点A |
工商管理 (余克艰) |
企业管理与创新 |
姜文杰 |
财务管理 |
沈春伟 |
旅游管理 |
胡坚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吕何新) |
信息化与网络技术 |
叶时平 |
INTERNET计算 |
金林樵 |
网络软件与电子服务 |
张登辉 |
环境工程 (许晓璐) |
环境监测与食品安全 |
陈梅兰 |
资源综合利用 |
陈蔚青 |
生态工程技术 |
陈雪松 |
应用化学 (金建忠) |
分析测试 |
李成平 |
理论化学 |
王艳花 |
精细化工 |
黄向红 |
结构工程 (**姚谏) |
钢结构 |
赵 伟 |
空间结构 |
刑 丽 |
3 |
校特色 学科 |
茶文化与生活学 (**朱红缨) |
茶文化、家政学 |
朱红缨 |
日语语言文学 (**张建萍) |
中日经贸关系 |
张建萍 |
4 |
校级重点B |
社会工作 (陈微) |
|
艺术设计 (**卢少夫) |
装饰艺术设计 |
王侠丽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黄芳) |
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和实践 |
黄 芳 |
商务英语、语言与文化 |
张 彦 |
岩土工程 (**杨迎晓) |
粉土工程特性与用用 |
杨迎晓 |
土动力学、土工测试 |
靳建明 |
通信与信息系统 (杨海波) |
系统实现技术 |
王章权 |
注:**为学科负责人
4. 研究机构一览
序号 |
机构名称 |
负责人 |
1 |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 |
徐绪卿 |
2 |
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 |
郑吉昌 |
3 |
浙江树人大学民营中小企业研究所 |
余克艰 |
4 |
浙江树人大学茶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 |
朱红缨 |
5 |
浙江树人大学园林建筑设计所 |
姚 谏 |
6 |
浙江树人大学软件研发中心 |
吕何新 |
7 |
浙江树人大学陶瓷研究所 |
叶宏明 |
8 |
浙江树人大学东亚研究所 |
黄 芳 |
9 |
浙江树人大学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所 |
许晓璐 |
10 |
浙江树人大学科学计量学研究中心 |
汤建民 |
11 |
浙江树人大学会展经济研究所 |
肖玲凤 |
12 |
浙江树人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 |
杨海波 |
13 |
浙江树人大学食品与发酵工程研究所 |
周立平 |
14 |
浙江树人大学.宏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
邢 丽 |
15 |
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 |
陆建人 |
16 |
浙江树人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研究所 |
陈 微 |
17 |
浙江树人大学新数字媒体研究中心 |
徐梓斌 |
18 |
浙江树人大学因特网计算和智能系统研究所 |
高 济 |
19 |
浙江树人大学地域文化与古籍整理研究所 |
林家骊 |
20 |
浙江树人大学超微量研究中心(SMRC) |
王凯雄 |
21 |
浙江树人大学大学生创业就业研究中心 |
章 清 |
22 |
浙江树人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所 |
胡坚强 |
23 |
浙江树人大学翻译研究所 |
丛滋杭 |
24 |
浙江树人大学设计艺术与墙文化传播研究所 |
卢少夫 |
25 |
浙江树人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指导研究中心 |
赵 军 |
6. 科研项目立项数
年度 |
国家级项目 |
教育部 立项 |
省级 立项 |
市厅级立项 |
其他 立项 |
校级 立项 |
省大学生科技创新 立项 |
横向 立项 |
合计 |
2011 |
1 |
4 |
18 |
48 |
10 |
103 |
28 |
104 |
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