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期间同北大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在校团委的统一组织下,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身体力行,选择远赴西部,为西藏、新疆的发展输送青春力量。他们用信仰“开路”,以初心“护航”,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不负青春的“无悔之路”。
王盛:毕业后,我选择了援藏这条路
2017年毕业季,王盛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也收拾好了自己的行囊,准备飞往西藏。为了走出一条不负青春的无悔之路,也为了自己想要奉献的初心,他参与了大学生援藏项目。
任何父母都不会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罪,王盛的父母也不例外。边疆条件艰辛,在一开始得知王盛的想法后,家人们都反对。但王盛很坚持,他说:“边疆固然艰苦,但同样需要有人去坚守那里的蓝天、白云和雪山。”随后,王盛也成功通过了选拔,为自己争取到了援疆工作的机会。在得知结果后,父母最终也同意了,让他飞向属于他自己的天空。
刚开始工作时,工作量大,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两点;语言不通,不懂藏语,和群众沟通不了;缺乏经验,大学是计算机专业,工作内容却基本都是写文件,让理科出身的王盛很是头疼。但事在人为,不懂就上网自学,向同事和领导讨经验、询意见。就这样,他在工作中越来越得心应手,能力也越来越强。
在西藏已经呆了两年,尽管条件艰苦,王盛也从未想过放弃。怕家人担心,难受的时候也并不会跟家人说,都靠自己扛着。“和在这里的汉族朋友说两句,自己排解排解就过去了。”江南的水乡不仅赋予王盛细致的柔情,也给予他坚韧的毅力,使他能在青藏高原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谈及初心,王盛回忆起了党校老师曾经说过的一段经历:老一辈的援疆工作者,那时候条件比现在更艰苦,交通不便,居住环境简陋,当地几乎什么都没有,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先辈的奉献,不会有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城市繁荣。王盛认为自己来到西藏最大的收获就是帮扶脱贫,现在西藏对农牧民群众的政策很好,他们大多已经超过贫困线,实现了基本生活保障。抱着纯真的初心,王盛踏实工作,为人民服务,希望大家能过得更好。他说:“我对于西藏只是微尘,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很伟大,只是做了和所有公务员一样的事。”
今年是祖国70周年华诞,在西藏,王盛也感受到了热烈的庆祝氛围。10月1日早上十点,他们组织了全乡干部和学校师生在政府大院升国旗,随后又观看了阅兵仪式。在树大35周年校庆之际,王盛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他说:“祝愿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同时多参加活动,锻炼自己。2013级学子王盛在此愿母校越办越辉煌,学子越来越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