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新闻 >> 正文
我校援边志愿者系列访谈(三)
作者:何怡雯  摄影: 编辑:曾晓江 时间:2019-11-06 点击数:

编者按: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期间同北大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在校团委的统一组织下,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身体力行,选择远赴西部,为西藏、新疆的发展输送青春力量。他们用信仰“开路”,以初心“护航”,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不负青春的“无悔之路”。

卢诗梦: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去生活

2018年11月1日,是现代服务业学院卢诗梦生命中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一天。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五个月,她选择来到新疆,成为了一名援疆工作者。

卢诗梦在大学读书期间就有了援疆的计划。“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新疆很大嘛,我就想看到更大的世界,更想在这个过程中奉献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虽然家人一开始不舍得,但也拗不过执着的卢诗梦,只得“放”她去了。

刚到新疆时,卢诗梦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首先,语言不通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恰格拉克乡是维族聚集地,大多数村民都只会讲维语,所以就连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都比较困难。由于居住的地方跳蚤很多,这让她产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但是这些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坚持。“小诊所的医生跟我说,我是棉被过敏。那我想,我去农户家,我睡觉是站着呢还是蹲着呢。”回忆起刚来时发生的小插曲,卢诗梦笑着说。

生活条件的艰苦,使人情显得更加暖心。“我工作的村政府一开始不提供午饭,我就自己走到乡里去吃。有一次领导看到后就询问了我,了解情况后领导还去‘教育’了村负责人,从那以后村政府也开始做午饭了。其实我就随口一说,但领导把它放在心上,还做出了实际行动。”这让卢诗梦在遥远的边疆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暖。

在前不久的国庆节,乡里统一组织了在电视上观看阅兵仪式。大家都聚在一起,很热闹。当地都是维吾尔族人,都讲维语,虽然不知道他们能否听得懂,但是大家都看的很认真。

对于国家,支援新疆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对新疆实现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新疆这片土地,人来人往之间凝结成一种思念,牵挂着两地无数人的念想;而对于援疆工作者这一庞大且无限的群体而言,艰苦奋斗、默默付出总是常态,无私奉献、不负众望却是至上追求。褪去刚刚到来时的新鲜感和不适,卢诗觉得自己已经收获到了一直渴望得到的成长。正如她对树大的学弟学妹们想说的:“希望大家都能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去活。”卢诗梦扎根边陲,实现了自己的援疆理想。发光发热,奉献祖国,她的青春散发着熠熠光辉。

(消息来源:学生发展与服务处(团委) )

杭州拱宸桥校区

地址:杭州市树人街8号
电话:0571-88297011(学校办公室)
          0571-88297000(招生办公室)
邮编:310015

绍兴杨汛桥校区

地址: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江夏路2016号
电话:0575-85324517
邮编:312028

版权所有:浙江树人学院
浙ICP备05015558号-5  Copyright
策划: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