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新闻 >> 正文
暑期实践专题报道四:70年的社会变迁 见证美丽乡村巨变——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双创调研团“浙江农村70年的社会变迁”
作者:王淼青  摄影: 编辑:曾晓江 时间:2019-07-08 点击数: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70周年,浙江树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农村70年的社会变迁”暑期双创调研团走进长兴乡村,亲身体验美丽乡村建设,感受70年来时代变迁和百姓幸福生活。

7月4号,调研团成员和指导老师黄玉霞在学校图书馆前举行简短启动仪式,我们的梦想也随着仪式的启动,正式放飞。

4号,到达第一站——新塘村,两位村干部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通过一个多小时的介绍和访谈,我们了解到:新塘村的经济产业主要是以渔业、大棚蔬菜为主;集体经济主要是依靠码头、停车场等地租赁和承包太湖藻类打捞、菜场等项目;新塘准备根据地处太湖之滨的先天优势条件,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业。

5号我们到了新开河村和港口村。新开河村颠覆了我们对农村的认知,房屋建筑整齐划一,村容整洁,房前屋后美化绿化。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新开河村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村民生活质量比较高,人们的生活也很安逸。尤其是居家养老服务非常有特色,设施功能完善,为老人提供的服务项目全面,能够满足老人的需求。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为了推动全民创业,村委会将会为创业者提供信息咨询、贷款等服务;为了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严格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港口村的沈主任带领我们走访村庄并介绍村子的情况,港口村有着长兴县首家垃圾兑换商店、最大的农贸市场;通过每年会举办一次“户主大会”,设置星级文明户评比制度,改善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的活动,强调红白丧事从简,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

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渚山村,从村干部口中可以知道:渚山村通过建设杨梅基地以提高农户的收入;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每一位村干部都兢兢业业地工作;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农村的社会治理工作。

通过走访长兴的村庄,可以看到村干部将政府下达的政策真正的落实到了基层,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每位村干部在工作中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能够将这些村庄成功的经验传播到其他的地区,使其能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和当地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在短短几天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学到许多知识,积累很多调查经验,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当然也经历一些的波折与困难,比如调查中语言不通、村民不识字等问题,但正是这些困难,才加强我们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而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引导大学生从校园生活过渡到社会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让理论知识

实践化,也为我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提供更多的工作经验。

(消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杭州拱宸桥校区

地址:杭州市树人街8号
电话:0571-88297011(学校办公室)
          0571-88297000(招生办公室)
邮编:310015

绍兴杨汛桥校区

地址: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江夏路2016号
电话:0575-85324517
邮编:312028

版权所有:浙江树人学院
浙ICP备05015558号-5  Copyright
策划: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