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rt即I'm art——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不同于寻常的解决方法。在工匠精神稀缺,创意如金的今天,创意市集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创意力量大阅兵和大聚会。汇聚创意,搭建平民艺术舞台,信息科技学院于2018年11月20日,举办了iMart第四届大学生创意市集展,将市集元素注入校园,开启了一场可触摸的创意美学。
创意荟萃,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创意市集”满足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一个开放、多元创作生态的渴望。这其中包含了对作品展示空间的探寻,为此,我们为校内的艺术家们提供了门槛低、受众面广的艺术舞台。“滴水穿石”,一家滴胶首饰创作店铺,一枚滴胶首饰,传承了琥珀古老的通透,闪耀着宝石璀璨的光芒。一枚滴胶首饰,阳光下,有着星辰大海。浙商十大标志性事件中,鸡毛换糖名列第一位。它历史源远流长,是一种毫厘争取,积少成多、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善于变通、刻苦务实的实干精神。“下楼摆摊”售卖的红糖制品,是义乌人“鸡毛换糖”精神的传承,衍生,发扬。

传承文化,非遗燃出新火花
本次创意市集展,新增设了非物质文化版块。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校园文化建设常以体艺工作为重心,非遗文化的融入,使文化建设更多元,更富含底蕴。“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中国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丽沁居茶艺社展示的传统茶道,整个泡茶过程,以一个“道”字体现泡茶者的修养,用柔软的肢体动作,体现形体之美,使饮茶者在茶香扑鼻、茶味入口之前,就先品味到了茶道的美。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即“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能使自己心旷神怡。茶道艺术,既是修身养性,也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华韵夏章汉服社展示的汉服,带领我们领略了华夏文化5000年的风采。汉服,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成书于唐朝的《蛮书》的记载:“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中的“汉服”更是由汉人的服饰延伸到了一种礼仪制度。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春泥书法社的展示,把书法“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演绎的淋漓尽致。在纸质化阅读,打字输入的今天,发扬书法,重新拾笔,遇见真,发现美。

立足专业社团,引领学风回归
此次创意市集,设立了专业社团参展,让学生在展示中树立专业自信,提高专业能力,探索生涯方向,促进学生们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良好学习氛围。信息科技学院的iweb社团的“约码”,展示网络平台的搭建,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让全校学生感受互联网背后的力量。城建学院的阳光创模社,把钢筋水泥微缩进小模型展示在我们眼前,透露出不可比拟的建筑美学,辐射出一个时代的建筑特点,一个社会的真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