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段历史文化。从党的十七大首次将“文化”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开始,到党的十九大高度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建设已然越来越重要。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树人学院)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志心”分队为迎合“大学生进社区”的时代要求,在“文化建设”的背景下,来到杭州竹竿巷社区,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志愿服务活动。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以“历史文化pick你,‘志心’铸造‘智信礼’”为主题,以“探索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为主线,与社区小朋友们一起感受浙江人文、地理等美丽文化,体验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

7月7日 “知了声声叫,饺子味儿浓”二十四节气——小暑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洞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古代人极高的智慧与结晶。随着时代发展,二十四节气越来越被人淡忘,对于大学生和青少年更是一问三不知。为发扬传统文化,志愿者们在今天—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举办“小暑:知了声声叫,饺子味儿浓”活动。从古至今,小暑包饺子的习俗一直被传承,为将此习俗更好的延续下去,志愿者们在竹竿巷展开“包饺子”活动,与社区人们一起感受节气艺术。

7月8日“大‘画’西游”DIY皮影戏
浙江海宁皮影戏可谓浙江之瑰宝,志愿者们带着社区小朋友们,在这天,一起感受民间艺术。志愿者们先通过PPT讲解皮影戏的历史与制作过程,然后便是制作,从敷彩到装置操杆,小朋们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最后,志愿者带着小朋友选取西游记中“大战牛魔王”、“真假美猴王”等经典情节依次上台表演皮影戏,让小朋友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皮影戏艺术魅力。

7月9日最美的社区住着最美的人儿
“这辆车我来搬”、“这个小广告我来铲”、“这个灭火器失效了需要换”......志愿者们在33摄氏度的这天,戴着小红帽,穿着红马甲,套着白手套,拿着小铲子,全面武装的打起一场最美社区建设仗,不怕脏,不怕热,不怕累,看到乱停单车随手搬,看到乱贴小广告随手铲,美丽浙江,美丽杭州,从美丽社区开始。
最美的社区,当然要住着最美的人儿,渐渐日上三竿,志愿者们来到居民的家里,拜访杭州最美人物——徐剑秋,学习徐老身上乐善好施的优秀品质,学习徐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徐老64岁下海经商的经历让志愿者敬佩不已,坚持做公益几十年的精神更让志愿者有了学习的榜样。


7月10日“最美家风”朗读会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在小朋友们入场就座后,志愿者先通过PPT,向小朋友们讲解了家风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家风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随后朗读会便开始了,志愿者第一位上台,给小朋友们朗读自己的家风,讲述在家风中得到的成长与快乐,之后,小朋友们依次上台,讲述了他们自己的家风和他们所敬佩的名人的家风。朗读会,让小朋友们对家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这些优良的家风会伴随着他们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

7月11日学“习”党
学习,学十九大精神,学习,学习近平系列讲话,学习,学党的优秀作风。学“习”党的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了解党,党员志愿者向社区小朋友们讲解党的发展历程、性质宗旨等小知识,让小朋友们初步了解党。第二、画党旗,党员志愿者们带着小朋友一步一步画党旗,从画党旗中领会到党的性质。第三、学习习近平语录,小朋友们抄写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的发言金句,并依次朗读,党员志愿者们也详细的给小朋友们讲解每句话的涵义,让小朋友们深切感受到党的伟大。

7月12日废物变宝,低碳环保
低碳环保一直以来是时代热点问题,志愿者们也紧抓时代热点,带着小朋友们一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平时喝完的可乐瓶,经过稍微的裁剪加工,使其变成美丽的花盆,实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7月13日走访马寅初故居
杭州自古就是人杰地灵的地方,一条条旧街古巷里的名人故居,悠然演绎着历史名城的千古韵味。志愿者们不畏热浪,感受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的传奇人生。志愿们在走访中学到了马寅初先生的铮铮钢骨和浩然正气,也懂得作为一名志愿者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不屈意识,传承先辈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收获满满,不仅在骄阳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加强了自身对党德和社会公德的学习,也实地了解了浙江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开阔了眼界,虽然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这次社会实践给大家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
明珠新闻链接:http://tv.hoolo.tv/xhmz/mzxw/20180709/701568.html (27’15”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