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新闻 >> 正文
暑期实践专题报道二十四:“铁道游击队”在浙江——家扬书院“传承红船精神、寻访红色足迹”调研实践团
作者:严伟伟  摄影: 编辑:曾晓江 时间:2018-07-18 点击数:

“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

2018年7月,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树人学院)家扬书院“传承红船精神、寻访红色足迹”调研实践团一行10人,在直属党支部书记严伟伟的带领下,走进了浙东红色革命地——浙江桐庐新合乡。

一幅剪纸:不能忘却的记忆

在桐庐新合乡,一个名叫山桑坞的山村,住着一位90高龄的老人,老人精神矍铄,住在一间寻常木式民居,家里陈设简单,但屋内收拾的井井有条,进屋后特别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剪纸,装在镜框里。剪纸上勾勒了两个人物:政委张凡、支队长蒋明达,还有几行字:铭记光辉历史,缅怀革命英雄,让铁军永放光芒。

老人名叫杨金土,剪纸中的两个人是他的战友,也是一支游击队的领导。当我们问起那张剪纸,老人眼中有些泪光,激动地向我们娓娓道来七十多年前的那段革命岁月,也让我们对曾经活跃于金华至萧山铁路线的“铁道游击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开启尘封的岁月,民国32年,也就是1943年,时处抗日战争后期,在浙江金萧铁路线,由杨思一、蔡群帆率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六中队一百三十余人,进入诸暨、义乌地区,会合诸暨“小三八部队”、金义浦八大队、诸义东“建荣部队”等武装力量。后于12月21日在诸暨黄家店(今翠溪乡)建立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次年1月7日正式定名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

这支铁道游击队战斗范围北达钱塘江畔的萧山,西临富春江、兰江,南至金华,东抵会稽山,浙赣铁路纵贯其间,他们袭击日军据点,打击了在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补给线上的侵华日军。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中共浙东临委为贯彻依靠路西、发展浙西、打通浙皖通道的战略部署,9月15日,在浦江马剑乡石门村(今诸暨市)以原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等游击队为基础,成立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支队长蒋明达,政委张凡,下辖7个大队。次年1月下旬,改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一支队。

金萧支队以诸暨、浦江、桐庐、富阳四县毗邻地区为作战中心,以四管乡(新合乡)为后勤基地,广泛开展斗争。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部队7次外线出击,驰骋浙西18个县境,纵横12000平方公里,战役100余次,歼敌3000余人,取得会师皖南、开拓严衢、策反湖州、直逼杭城的战绩。

带着对金萧支队的崇敬,我们在当地村里人的带领下,徒步穿越了山中小道,那些隐藏在山中的小径也正是当年游击队走过的路。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山桑坞的金萧支队纪念馆,我们通过图片、文字及实物的学习,全面地了解了金萧支队的历史与功绩。

一台缝纫机:“红船精神”的鲜活诠释

杨金土老人正是金萧支队中一名普通的联络员,负责联络交通、运送物资等后勤工作。那一年他23岁,经历了解放前夕最困难的时期。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补给对部队极为重要。杨爷爷说:“金萧支队总部的后勤基地是特意选择了我们这个地方的,因为这些地方最偏僻隐蔽,敌人不易发现。后来被服厂、修械所、金萧报社、后方医院等一并合到四管乡。”

在那个时期,地处穷乡僻壤,开展革命不仅需要勇气与热血,更需要人才与技术,对此杨爷爷深有感触。他说,一方面,用来制作被服的缝纫机非常短缺,基本都是向村民借的。有一次,他亲自去桐庐凤川借缝纫机,有一个老妈妈生活艰苦,起初谎称说缝纫机是坏的,待讲明是给金萧支队用的,最终还是借给了支队。共产党始终相信,只要我们对群众好,群众就会对我们好。另一方面没有技术,所以只好寻访求助周边的师傅,但都不稳定,因为环境太艰苦,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不多。

1949年农历二月,经支队长推荐,杨金土爷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党员,他感到无比荣幸。解放后,金华有个老领导提拔他去外任职,他婉言拒绝了。因为他认为,共产党人,在哪工作都是一样的。

杨金土爷爷在革命遗迹上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在场的18名实践团的队员深受感动,一一和杨爷爷捂手,既是感恩,也是崇敬。

一座大屋:见证与民为敌的下场

11日,实践团一行走进了新合乡引坑村,这里有一座桐庐县现存唯一的家族聚居型民居——钟氏大屋。

大屋始建于清嘉庆间,后于建筑两侧扩建,举全族之力建厅堂,造居室,厅堂在中,居室在侧。至光绪间成今之规模。今天我们来此地,并不想过多的探究建筑本身,在此发生的一起审判大会,才是我们此行想要了解的。

据当地人口述,那是解放前夕,这里有一个叫郭如权的人,原是金萧支队路东武工队的一员,后来为了自身利益,与民为敌,出卖了金萧支队。他枪杀武工队员,投敌反动派。破坏联络点,向反动派指认了金萧支队的许多重要人物,可谓罪行滔天。地下党组织经商议后觉得此人罪不可赦,就对他展开搜索抓捕。金萧支队最终在稻草堆里抓到了他,并集中了各个大队和人民群众对他进行了公开审判,最后决定将他斩首。当地称此事件为:千人审判大会,而审判之地就是这钟氏大屋。

原本在屋前还有一块审判石碑,现已断,只在地下留有部分,而在此旁新立了一碑,上面刻着:“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引坑钟氏大屋”等字,以此为证曾经的一段历史。并且告诫着后世:与民为敌,不得好下场。

一份问卷:寻求革命传统教育的当代价值

身为新合乡的村民,也是革命的后代们,他们是如何看待革命传统的?革命传统对于当地经济文化等有何深远影响呢?为了了解当代革命传统教育之意义,我们在行前精心设计了《革命传统教育的调查问卷》,队员们两人一组,深入农居家中,交谈访问,填写问卷,短短几天,头顶烈日,走街串巷,回收了100多份问卷,对后续开展红色革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他就是千万平凡英雄中的一员,这就是革命战争中的一个片段,他们在浙江大地上诠释着另一种“红船精神”。在浙江大地上还有许多红色革命遗迹和英雄值得我们去探寻,红船精神将永放光芒!

(消息来源:国交处,家扬书院,国际教育学院 )

杭州拱宸桥校区

地址:杭州市树人街8号
电话:0571-88297011(学校办公室)
          0571-88297000(招生办公室)
邮编:310015

绍兴杨汛桥校区

地址: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江夏路2016号
电话:0575-85324517
邮编:312028

版权所有:浙江树人学院
浙ICP备05015558号-5  Copyright
策划: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