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个向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公共机构,它通过征集、典藏、陈列文物和标本,从事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其社会作用的发挥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7月7日,胡兆祥、俞嘉娴、徐宇露、高艳蓉、熊小川、周鹏程、王路瑶等浙江树人大学七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杭州市各大博物馆,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参观等多种形式,调研杭州现代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了解博物馆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娱乐等社会功能的发挥情况,了解各大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情况。

调研第一站是位于杭州余杭区的良渚博物院。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博物馆基本展览总主题为“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突出展示良渚文明在中国和世界同类或同时期文明中的地位。展览努力化解良渚文化的专业元素,使博物院成为一座可观、可学、可触、可玩的平民化博物馆。一大早,博物馆尚未开门,小伙伴们就已经早早地到达了目的地,发放问卷、访谈游客忙得不亦乐乎。由于队员们提前准备了精美的小礼物,游客们填写问卷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小朋友还会主动拉着家长来填写问卷、接受访谈,第一天的任务轻松高效地完成。之后队员们参观博物院,典雅的建筑、丰富的馆藏,令大家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调研第二站是位于市中心的一系列博物馆,包括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浙江省科技馆等。7月8日上午,队员们在博物馆开放前半小时来到了博物馆门口,适逢周末、来博物馆参观学习的人格外多,门前站满了排队的人群。队员们分工完成了调研问卷和访谈任务,过程比较顺利,偶尔还会有游客主动向队员们了解我们是在做什么以及博物馆的一些基本情况,队员们耐心的回答了游客们的提问。随后,队员们参观了这些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志愿者详尽的讲解令队员们享受了一场知识的饕餮盛宴。

随后,队员们聚集在学校图书馆内,一起整理照片、统计问卷、分享本次调研的心得体会。通过本次调研活动队员们认识到,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形式,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基地,也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当前中国,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之一。随着新时代国家和各大城市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对科普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强,博物馆亲和力不断提升、对群众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此同时,队员们也看到,一部分群众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因为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并没有深入了解展品的相关知识,博物馆在更好发挥教育、科普等社会功能方面尚有改进的空间。
三天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收获满满,实地了解了历史文化知识、开阔了眼界,虽然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这次社会实践给大家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历史,走上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见识世面、增长才干,在实践中为自己的知识库储备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