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至7月初,我校“关于杭州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调研小分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毛艳老师的带队指导下,走进杭城各大高校,针对当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展开了专题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开展,主要针对浙江树人大学(拱宸桥和杨汛桥校区)、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明确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因此,为持续做好大学生的价值引导、思想疏导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正确认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并理性分析其原因和背后的心理特征,这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本次调研主题针对的主要是杭州各高校在校大学生,鉴于调研对象的特殊性和调研地点的分散性,需要在暑期来临前完成课题的所有前期准备工作,时间非常紧张。再加上临近期末考试复习阶段,调研实践一开始就面临不小的困难。所幸的是,所有队员最终克服重重困难,都努力地挤出时间,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准备调研问卷、访谈主题,分头到各大高校发放和回收调研问卷,采访周边的同学,在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项项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完成了。期间,为了扩大调研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强调研的效果,调研小分队临时抽出一天时间冒雨前往杭州下沙大学城,针对下沙的高校学生进行了实地调研。
社会实践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此次“针对杭州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活动组织能力,也让我们对课题本身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真正印证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通过调研发现,杭州在校大学生的基本思想道德状况和人生态度呈现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学生对政治方面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较低,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消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逐年下降趋势等,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教育理念、手段方法、体制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