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新冠疫情影响,杨汛桥校区所在的绍兴市实施疫情防控一级响应的背景下,我校于12月18日成功举行了一场在我校历史上防控要求最高、复杂程度最高、全校上下重视程度最高的“最难”大学外语等级考试。本次考试共有333个考场、9980名学生参加考试,其中四级5464名学生分布在182个考场,六级4516名学生分布在151个考场。


精心部署 确保如期进行
为确保大学外语等级考试工作安全有序进行,校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考试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教务处、家扬学院等部门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疫情防控与大学外语等级考试考务工作“两手抓”“两战赢”。副校长陈新民在考前多次关心考务工作,亲自召集教务处、家扬学院考务负责同志参加省教育厅考试安全视频会议,并于12月16日主持召开相关职能处室和教学单位的考务协调会,并就做好防疫和考务等工作做了精心部署。在陈浚副校长的关心、指导下,教务处会同两校区防控专班研究制定了《2021年下半年大学外语等级考试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并采用考务、防疫双主考机制,全面指挥全校的防控和考务工作。
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学校提前通过学校官微、“越湖英语”公众号、“校务通短信平台”等各类平台发布考试防疫要求和考试通知,学生发展与服务处专门组织一批责任心强的学生骨干参与考试当天的志愿服务,并在学工队伍中选拔精兵强将对因执行健康管理而无法参考的同学做好安抚工作;二级学院防控小组及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提前对外地实习学生做好转码和核酸检测等工作。特别是信息科技学院19级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物联网三个专业的136名考生,因疫情原因无法返回杨汛桥原有考场参考。为保障每一位学生能顺利参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务处积极应对,特别向省教育考试院申请,为这136名考生在拱宸桥校区增设考场,终于使每位同学能考尽考。正如考生李嘉焘对笔者说了这样一段体会:“我是19级通信工程专业的一位同学,原本实习结束就要返回杨汛桥参考,可绍兴地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计划安排,在我们都以为大概率参加不了考试的时候,学校通知我们可以在拱宸桥校区正常进行考试,简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尽管需要过“亮健康码、校园通行码和量体温”三关后才能参考,但我也能深深体会到学校和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我作为参加考试的学生,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们,能让我安心地参加这次考试!”
对因疫情原因无法参考的考生,教务处积极与学校防控办、学院防控小组多次反复确认最终的名单,为这些考生争取下次考试机会。为师生排忧解难,学校还邀请相关单位在两校区为师生近1300人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考试期间,学校宣传部舆情平台、防控专班、教学线、学工线安排专人值守处理相关工作。


不忘初心 牢记重任在肩
本次考试共有500余名老师参加疫情防控和考务工作,除了各学院安排的正式监考老师外,机关党委为此专门安排了40名党员干部奔赴两个校区现场待命,随时接受考务办召集,顶替因疫情原因而无法参考的监考老师,全力保障每一个考场的考生能顺利完成考试。为减少监考老师聚集,教务处采取了“一端多屏(教室)”的培训方式,即主讲教师在拱宸桥校区一个教室线下培训,借助直播软件对其余分设在两校区的四个教室进行同步在线直播,同时在培训内容上采用微电影和重点内容点评相结合方式对监考重要节点、场景进行再现,使得监考培训更加生动、高效。考试期间,学校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方案、考试程序和要求履行监考职责。正如监考培训的张仲杰老师所说:“所有参与到这次考试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都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都是经历了‘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实现疫情防控和考务工作的‘千准万确’!”也正如柳亚杰老师在监考第二天作了《重任在肩》的诗作,我们每一位考试工作人员牢记育人初心,重任在肩,全力以赴做好考试工作。
考试当天,李鲁校长在百忙之中通过短信对全体考试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慰问。校党委书记章清、副书记王军和副校长陈浚带领防控专班、校办、后勤保障处、保卫处等相关部门巡视了考场,陈新民副校长、校纪委陆桂芹书记分别在拱宸桥和杨汛桥校区坐镇指挥。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此次大学外语等级考试井然有序,实现了疫情防控和考试成功举办的“双战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