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树人 >> 正文
“同心汇”政协委员大讲堂“诗与远方:浙东唐诗之路漫谈”顺利举办
作者:张汇杰 王羽洁 蒋樾  编辑:学校办公室 时间:2021-10-28 点击数: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提质升格,更好借助政协力量为学校的发展和办学提供思路,实现名校民办目标,2021年10月26日,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于报告厅开展“同心汇”政协大讲堂,邀请了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哲学博士、唐诗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博士生导师邱高兴教授为师生们带来《诗与远方——浙东唐诗之路漫谈》的主题报告。

报告由学校党委办公室主办,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承办,近300余名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报告,报告由院党委副书记陆莹主持。报告开始前,我校副校长陈新民教授对邱高兴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参加了交流会,随后陪同参观了明哲书院。

报告会上,邱高兴教授首先提出“路在何方”,“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几千年前,李白、杜甫等著名唐代诗人在浙漫游,留下许多美丽诗篇,这些诗篇串珠成链便形成一条颇具文化风韵的“唐诗之路”,学界的傅璇琼先生称唐诗之路是一条可与北方丝绸之路媲美的文化之路。唐诗之路的提法源于浙东唐诗之路,其后学者又提出了两京唐诗之路、巴蜀唐诗之路、陇右唐诗之路等诸种说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唐诗之路的总体概念。早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和钱塘江唐诗之路,2019年唐诗之路研究会的学术研究团体已经成立。近些年,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影响渐渐扩大到了全国。

“浙东唐诗之路”始于钱塘江边的西兴渡口,经萧山至鉴湖,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后沿江而行入嵊州剡溪,再经天姥山,最后抵天台山石梁瀑布,全长约190公里,沿途山水秀丽。邱教授以李白浙江行旅为例讲述了诗路历程,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一诗中描写了李白在浙游历的地点,李白以西兴(西陵)和渔浦为起点经过浙东运河到绍兴镜湖再到上虞、新昌最后到天台,总结出唐代诗人在漫游时创作了大量诗歌。邱高兴教授的讲座引人思考,随后邱老师抛出“唐代诗人为什么会到浙江来”的设问。回溯历史,元稹曾写到“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诗人们是为了自然风光而来,由此唐诗之路又是旅游之路,诗路中自然山水如诗如画,“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吸引了文人墨客留恋于此。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便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

唐诗之路乃精神之路,是古人思想、信仰所凝结成的形上之路,“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邱教授生动的报告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亦能从唐代诗人持杖驭风、衣袂飘然的身影中,感受到他们的欢乐与旷达,感受到唐诗之路的名士风流,感受这条路上的诗意行走!

(消息来源: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

杭州拱宸桥校区

地址:杭州市树人街8号
电话:0571-88297011(学校办公室)
          0571-88297000(招生办公室)
邮编:310015

绍兴杨汛桥校区

地址: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江夏路2016号
电话:0575-85324517
邮编:312028

版权所有:浙江树人学院
浙ICP备05015558号-5  Copyright
策划: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