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主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树人 >> 正文
《诗经》与“诗教”——赵敏俐教授作客人文大讲堂
作者:邓成林  编辑:人文学院 时间:2016-10-20 点击数:

2016年10月12日晚六点,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敏俐教授在人文大讲堂作了一场关于《诗经》与“诗教”的主题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林家骊教授主持。

 

院长林家骊主持讲座

 

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听取学术报告

 

第一个环节是赵老师主讲。首先,“诗教”一词的来源。他举《礼记·经解》、唐皎然、宋梅尧臣等经典语为证,说明“诗教”在历史上的存在与价值。其次,孔子论《诗》。孔子作为“六经”的整理者,非常重视《诗》的作用,由《论语》可知《诗》与“诗教”关系之密切,赵老师据此引发出五个问题:1、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诗》?2、为什么不学《诗》就“无以言”?3、《诗》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多的功用?4、通过《诗经》的学习,果能使人变得“温柔敦厚”吗?5、“诗教”在古代中国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今天是否还需要“诗教”?就着这些问题,他介绍了《诗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诗经》的编辑时间及其编辑目的,《诗经》的分类及其内涵。

 

赵敏俐教授做学术报告

 

再次,赵老师指出《诗经》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自身的伟大,他从《诗经》所涉及的地域的广泛、内容的丰富、艺术的精心结撰、感情的高雅纯正等十个角度进行论述,并举了丰富的例子予以分析。同时,赵老师指出《诗经》反映了周人诗乐观与艺术生活。最后,从《诗经》看“诗教”本质。可以说“诗教”是艺术审美的教育,“诗教”是情感教育,“诗教”是文化教育。诗教在古代的核心要义是全面而深远的,远非“温柔敦厚”四字所能概括,今天的我们向《诗经》学习,一方面要学习诗人的品格,另一方面要增强诗学的修养。诗教在古代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传承“诗教”仍有着借鉴意义。

 

学生参与现场互动

 

老师参与现场互动

 

第二个环节是现场的互动与沟通。大家就相关问题向赵老师请教,赵老师都对之进行了详细解答,并附赠吟诵光盘。在提问环节快结束时,赵老师还为师生们即兴吟诵了曹操《短歌行》,气蕴充厚,慷慨当歌,赢得阵阵喝彩。整场讲座持续两个小时,在赵老师声情洋溢的吟诵中圆满结束。

 

领导老师与赵敏俐教授合影留念

(消息来源: )

杭州拱宸桥校区

地址:杭州市树人街8号
电话:0571-88297011(学校办公室)
          0571-88297000(招生办公室)
邮编:310015

绍兴杨汛桥校区

地址: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江夏路2016号
电话:0575-85324517
邮编:312028

版权所有:浙江树人学院
浙ICP备05015558号-5  Copyright
策划: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网管中心